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具体到中国科学院,如果推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必须首先由其所在研究所推荐,再由院里审核统一上报。
记得在2009—2011年之间,过程工程研究所准备启动这项工作。所务会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推荐郭慕孙院士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经过多方努力,申报工作本来已经看到了希望,但最终由于郭先生坚决拒绝而不了了之。本文作者当时担任所长助理,亲身参与经历了事件的全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郭慕孙生于1920年,是国内外知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56年放弃在美优厚待遇携全家回国,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简称化冶所),历任研究员、代所长、所长、名誉所长。郭慕孙是中国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一贯致力于用流态化理论与技术解决国家化工、矿产资源利用重大需求,是我国过程工程、生物化工和颗粒学三个学科的创建人。郭先生是国际流态化技术学科领域有声望的科学家,2008年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评选为化学工程百年开创时代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一位。
当年,所务会讨论为郭慕孙推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认真对照相关条件,对郭先生的科学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贡献、社会科技界威望等进行全面梳理,理清了推荐的基本思路。同时,对近年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推荐郭先生的信心。所务会决定,由主管科技奖励的副所长牵头,我协助副所长工作并具体协调推进,另从管理部门和郭先生所在 抽调得力人员,共同组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小组。
受所务会委托,我带人到郭先生家,当面转达所务会决议,听取他本人的看法和意见。没想到,第一次就碰了钉子。他首先感谢所里的重视,尔后谦逊地表示,虽然一生从事科研工作,做过不少事情,但成就和贡献不大,与获此殊荣的科学家比还有差距。无论我们怎么说也无济于事,他最后就是不同意推荐。我们如实向所长和其他所务会成员作了汇报。之后,所长和党委书记等多次亲自做工作,郭先生仍然不松口。
此期间,推荐工作小组收集材料等筹备工作照常进行。半年之后,有位上届的所领导建议,所里做不通郭先生的工作,以中科院的名义说不定可行。经所务会同意,我们试着与院里的主管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郭慕孙在院里的知名度很高,主管部门对他比较熟悉,加之听了我们的具体汇报,所以他们也认为申报有希望,可以按照所里的方案试一试。回头再去做郭先生的工作,我们更有底气了。第二次的时候着重与他讲,推荐这件事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研究所的事,是科学院的事,代表的是全所和全院。这一次他没有当面回绝,答应再考虑考虑。一周以后,经过反复思索,郭先生打电话告诉我们,表示尊重所务会的决定。总算本人同意推荐啦!
这一回,推荐工作小组放开手脚,加快了工作步伐,以确保在翌年的正式申报前完成全部任务。快到年底了,推荐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就在我们信心满满、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想不到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以至于推荐工作前功尽弃。
记得有一天,郭先生专门找到所长,郑重表示,不同意为他申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态度之坚决已是无可挽回,绝无商量的余地。原来,一个时期以来,他一直放心不下这件事。这次他顾虑最多的是,一旦申报成功了,担心影响他的学生和整个团队再申报奖励。他一再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工作是大家做的,甚至是两三代人完成的,成绩和荣誉不能记在我一个人身上,决不能因为我个人获奖对别人造成不利影响;第二,自己已是耄耋之年,获不获奖已经意义不大,而年轻人、后来者不一样,荣誉对他们更重要、更有意义。后来,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员出面做他的工作,怎么解释和劝说均无济于事。无奈,推荐工作只能到此终结。到2012年底,郭慕孙院士不幸去世。现在看来,推荐未果不得不说成为一件憾事。
为了此番推荐工作,我们确实没少忙活,但大家毫无怨言,一点儿也不后悔。相反,倒是从中学习领略了郭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进一步懂得了应当如何对待事业,如何对待荣誉,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老先生放得下名利,却取得了事业和人格的双丰收,赢得了人们的由衷敬佩和广泛赞誉。作为科学大家,他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为祖国科技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他所思所想都是国家、集体和别人,唯独没有自己,为科技工作者树立了为人处世的光辉典范。
志在为民
展源
何发
2024-09-04
2024-07-31
2024-08-05
2024-07-29
2024-09-02
2024-10-15
2024-08-06
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 建设和国家重点 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