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研究背景
硒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平衡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其缺乏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肠胃疾病、克山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内的40多种疾病。在中国,约有51%的人口面临硒缺乏的风险,主要由于环境土壤中硒含量不足,导致食物链中硒水平低下。因此,推广富硒产品和通过饮食补充硒是解决缺硒问题的关键措施。硒的常见形式包括亚硒酸盐、硒酸盐、L-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半胱氨酸(SeCys)和 Se-(甲基)硒代-L-半胱氨酸(MeSeCys)等。
食品加工技术和硒的化学形式显著影响其生物利用率,研究显示有机硒的吸收率通常高于无机硒。这一差异部分源于硒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过程的差异。硒化合物可能通过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合成纳米硒(SeNPs)对肠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宿主体内含有大量乳酸菌的情况下。然而,肠道微生物群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硒化合物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研究内容
硒的生物利用度受到肠道微生物群的严重影响,但与硒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动力学仍未得到探索。我们的研究发现,L-硒代蛋氨酸(SeMet)和Se-(甲基)硒基-L-半胱氨酸(MeSeCys)在体外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相比之下,亚硒酸盐和 L-硒代胱氨酸(SeCys2)分别降解了约13%和35%。有趣的是,肠道菌群改变了MeSeCys,SeCys2,亚硒酸盐转化成了SeMet。
此外,当 SeCys2亚硒酸盐与肠道微生物群一起孵育,他们产生了直径在100至400nm之间的红色硒纳米颗粒,并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这些变化与unclassified_g__Blautia(Lachnospiraceae科)、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丹毒科)和uncultured_bacterium_g__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增加呈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对硒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可能归因于它们控制硒吸收、储存、利用和排泄的不同机制。
关键词
硒化合物;GSH-Px活性;体外胃肠道消化;体外粪便发酵;硒纳米颗粒;肠道微生物群
研究结论
•SeMet和MeSeCys在体外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保持几乎稳定。
• 肠道菌群代谢MeSeCys,SeCys2,Selenite成SeMet。
• 肠道微生物群转化了SeCys2和Selenite成 SeNPS。
• SeCys2和Selenite导致微生物GSH-Px活性较高,但SCFAs水平较低。
• 使用 SeMet、MeSeCys、SeCys2&Selenite产生不同的细菌簇。
图文赏析
图1:粪便微生物颗粒与SeMet、MeSeCys、SeCys2和Selenite不同发酵时间后的颜色变化
图2:体外粪便发酵24h后SeNP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
图3:SeMet、MeSeCys、SeCys2和Selenite对粪便上清液(A)DPPH清除值、(B)ABTS自由基清除值和(C)FRAP值的影响(D)硒化合物对不同发酵时间粪便微生物颗粒GSH-Px活性的影响
图4:基于粪便微生物颗粒与SeMet、MeSeCys、SeCys2和Selenite孵育的OTUS丰度的PCoA曲线图检查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
图5:肠道微生物区系在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0.01%)的条形图
参考文献
In vitro digestion and fecal fermentation of selenocompounds: impact on gut microbiota,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食品加 智食科技
展源
何发
2024-09-04
2024-10-15
2024-10-29
2024-10-17
2024-09-02
2024-10-22
2024-09-24
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 建设和国家重点 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