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明知车辆排放不合格, “作弊器”辅助通过检测
案例二:超标排放却出具“达标”的检测报告
案例三:1分钟“闪现”20公里外,不采样也一样检测
案例四:3个月内出具的6份检测报告完全一样
案例五:“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检测数据造假成常态
2023年年初,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收到线索,称北京京环建环境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京环建)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执法人员随即前往京环建服务的排污企业,调取相关监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组织专家开展会审核查。
经专家认定,京环建大量监测报告存在篡改、伪造数据的情形,造假手段之多、频次之高触目惊心。截至目前,已查明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的环境监测报告共70余份,涉及排污单位20余家。
2022年2月,京环建受房山区某排污企业委托,对其工业炉窑排放污染物实施监测。在京环建最终出具的监测报告中,氮氧化物(NOx)浓度为94mg/m³,低于标准限值,排放达标。但执法人员调取现场监测原始记录进行比对,发现原始记录中显示NOx浓度为194mg/m³,超过标准限值近一倍。从不达标到达标,检测机构最终出具的监测报告是人为制造的“移花接木”。
2022年10月,京环建受委托为朝阳区某加油站开展监测,派采样员胡某、刘某赴该加油站实施采样。当天监控记录两名采样人员仅在现场停留了两个小时就离开了,而在京环建最终出具的监测报告中,30余项监测结果均达标,采样时间覆盖两天采样时间的早、中、晚3个时段。更蹊跷的是,本应在该加油站实施采样的胡某、刘某却出现在了距离10公里外的一家餐饮企业开展监测活动。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大多为凭空捏造,采样人员实际并未现场进行采样。
由于该案涉嫌刑事犯罪,依据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的相关规定,该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案例六:车不出力人“出力” ,帮助不达标车辆蒙混过关
带着线索和疑问,执法人员到该检测场进行了现场检查,查看测试传感器,询问工作人员,最终发现了这4辆柴油车复验合格的“秘密”。
展源
何发
2024-09-04
2024-10-15
2024-10-29
2024-10-17
2024-09-02
2024-10-22
2024-09-24
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成果产出源泉。十四五以来,国家着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 建设和国家重点 体系重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赋能生物科技快速发展,掀起了科研领域创新变革的浪潮。
作者:展源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