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中药“大放异彩”,它的检测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中药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定点诊疗医院采用中医药救治患者,并取得了明显疗效,中医药可谓“大放异彩”,为中国传统医术进行了“正名”。今天就为做中医药分析的小伙伴梳理一下中药制剂检测的基本程序及方法,也给不了解中医药分析的小伙伴做一个简单的小科普,跟小析姐一起往下看吧~
中药试剂检测对象包括制剂生产中的半成品、成品及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试验样品,
其检验程序一般可分为
取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及出检验报告。
分析样品首先是取样,取样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取样的基本原则应是均匀合理,所取样品有代表性。取得的样品要妥善保管,同时注明品名、批号、数量、取样日期及取样人等。中药制剂的组成一般都分布均匀,在药品质量标准中对每种药品的具体取样方法都有规定,当遇到样品量大或包装为箱时,可用以下方法取样。
(1)抽取样品法,当药品包装为箱或袋,且数量较大时,可随机从大批样品中取出部分箱或袋,再从留取的箱或袋中用专用的取样工具从各个部位取出一定样品,以备检验。
(2)圆锥四分法,这种采样方法适用于样品量不大的粉末状、小块状以及小颗粒状样品的取样。
其操作方法为:用适当的器皿将样品堆积成正圆锥形状后,再将正圆锥的上部压平,然后从圆锥上部被压平的平面上十字状垂直向下切开,将其分成均等的四份,取出对角的两等份,并将两份混合均匀。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最后取得的样品量适于检验的需要。
有些固体样品需要粉碎,粉碎后按要求过筛,使其全部通过筛孔,再进行取样。各类中药制剂取样量应至少为3倍检测的用量,贵重药町酌情取样。按《中国药典》规定,每份检测取样散剂、颗粒剂应不少于10袋;片剂不少于20片;丸剂不少于10丸(袋、瓶);胶囊剂不少于20粒;滴丸不少于20丸;膏药不少于5张;茶剂不少于10块(袋、包);栓剂不少于10粒。
液体样品各组分的分散均匀性比固体样品好,一般容易得到均匀的样品,检验误差也比固体小,但混浊液和浓度大的溶液(如糖浆剂等)均匀性较差,对这类样品采样时,可用吸管从容器中分层取样,然后将取出的样品混匀。
当样品有沉淀时,要摇匀后再取样。
供试样品检查完毕,应保留一半数量作为留样观察,保存时间为半年或一年,并对该中药制剂质量情况作定期检查。
中药制剂的组成比较复杂,干扰成分较多,一般在测定前要经过提取和纯化处理。
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经过多次萃取,将测定组分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用溶剂的选择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正丁醇等多用于皂苷类成分的提取;醋酸乙酯多用于提取黄酮类成分;氯仿分子中的氢与生物碱形成氢键,可用于生物碱的提取;挥发油等非极性组分用非极性溶剂乙醚、石油醚等提取。对于弱酸、弱碱性成分的提取,应注意萃取时的pH值调整,酸性组分提取的pH值一般比其pKa低1~2个pH单位;碱性成分提取的pH值一一般比其pKa高1~2个pH单位。在萃取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和消除乳化现象。萃取的完全程度可用回收率考察。
主要萃取方法有:①单一溶剂萃取法;②分段萃取法;③液液萃取法;④固液萃取法。
是将溶剂加入样品粉末中。
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组分随扩散从样品粉末中浸出的提取方法。冷浸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固体制剂中遇热不稳定组分的提取。例如,《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八味沉香散,其中用于木香薄层鉴别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了该方法。
具体方法:取样品4g,加乙醚20mL,摇匀,密封,放置24h,过滤,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测试溶液。
回流提取法是将样品粉末置于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水浴加热使其微沸,进行回流提取。该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提取。
提取前应将样品粉碎成细粉,以利于组分的提取。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多次更换溶剂提取,至组分提取完全,合并提取液供分析用。对热不稳定或有挥发性组分则不宜采用回流提取法。例如,《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华佗再造丸,其中用于冰片薄层鉴别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了该方法。
具体方法:取样品8g,研碎,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h,过滤,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连续回流提取法是使用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的方法。该法应选用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甲醇等。例如,《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防风通圣丸,其中用于大黄薄层鉴别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麻仁润肠丸含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均采用了该方法。
具体方法:取防风通圣丸样品15g,研细,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稀硫酸10mL润湿,再加三氯甲烷40mL,加热回流8h,分取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呈碱性,搅拌使溶解,过滤,滤液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再用三氯甲烷适量提取,提取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可随水蒸气蒸出的挥发油、对热稳定的小分子生物碱组分的提取。《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满山红油胶丸的含量测定采用了该方法。
具体方法:取样品40丸,精密称定,置于烧瓶中,加水适量(300~5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将烧瓶置于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cm处为止。放置1h,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计算样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超声波有助溶的作用,可用于样品中测定组分的提取
。由于超声提取过程中溶剂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因此用于定量测定时,应于超声前先称定质量,提取完毕后,放至室温,补足减失的质量,滤过,取滤液备用。该法的特点是提取时问短,适用于固体制剂测定组分的提取。《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品种安神胶囊,其中用于五味子薄层鉴别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了该方法。
具体方法:取样品20粒,研细,加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超临界流体是指压力和温度超过物质的临界点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
超临界流体既具有与液体相似的密度,又具有与气体相似的扩散系数。该法提取效果好、提取时间短,通过改变萃取的温度、压力等,可以选择性地萃取某些组分。最常使用的超临界流体是超临界CO2和趟临界N2O。以上各种提取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很多药物多种方法并用。
提取液大多还需作进一步的净化分离,除去干扰组分后才可进行测定。净化的原则是从提取液中除去对测定有干扰的杂质,而又不损失被测定成分。净化分离方法的设计主要依据被测定成分和杂质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同时结合与所要采用的测定方法的要求综合考虑。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液一液萃取法;②色谱法;③沉淀法;④盐析法。
此外还有液相微萃取、浊点萃取等新技术,也可用于中药质量检验的样品纯化。也可用蒸馏法净化,收集馏出液进行分析,或某些成分经蒸馏分解生成挥发性成分,利用分解产物进行测定。
中药制剂的鉴别试验目的在于确认其所含药味的存在。对于无含量测定项目的中药制剂,鉴别是控制其质量的关键。中药复方制剂一般不要求鉴别所有药味,应首选君药与臣药进行鉴别。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徽鉴别、理化鉴别、色谱鉴别和光谱鉴别。
显微鉴别是指用显微镜对药材的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含有原生药粉的中药制剂可选用该法鉴别。处方中的主要药味及化学成分不清楚或无化学鉴别方法的药味,应做显微鉴别。鉴别特征如薄壁细胞、木栓组织、纤维及淀粉粒、花粉粒、碳酸钙结晶等。显微鉴别是中药制剂主要的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是利用药材中的特定成分结构、官能团与一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来进行鉴别的方法。鉴别的成分是已知的有效成分、特征成分及处方中某一味药所单独含有的成分。理化鉴别应选用专属性强且灵敏的方法。
色谱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
中药制剂的鉴别。
(1)薄层色谱法是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多的一种鉴别方法。采用本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哦:
①固定相的选择:薄层鉴别中最常用的是硅胶板。氧化铝板多用于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鉴别使用聚酰胺板,氨基酸使用纤维素板。
②点样:按规定用专用毛细管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或对照品溶液适量(薄层鉴别法需用药材或有效成分对照品作对照。
取供试品、对照药材或有效成分对照品同法制备的溶液,以垂直方向做点状点样或条带状点样。
③展开剂的选择:展开剂多为混合有机溶剂。Rf值主要靠加入不同极性的溶剂调节。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对于正相色谱由小到大为
:石油醚<苯<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对同一种样品,同样条件下,若展开剂中极性大的溶剂比例大,则Rf值大;若展开剂中极性大的溶剂比例少,则Rf值小。
④定位: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应与对照主斑点相对应。
特征斑点应选择已知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斑点。如有效成分未知或无法检出,可选择未知成分的特征斑点,但要重现性好,斑点特征明显。
(2)气相色谱法用于制剂中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鉴别,如冰片、麝香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很少用于鉴别,若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用于鉴别。
常用的有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光谱法专属性不如色谱法,使用前应确认排除能产生干扰的组分后方可使用。
检查项目是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中国药典》要求,中药制剂的检查项目一般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检查项目的内容与中药制剂的剂型有关,如丸剂要求测定水分、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及重量差异,片剂要求测定重量差异、溶出度、崩解时限等,酒剂要求测定乙醇量、甲醇量、总国体、装量等,注射剂要求测定装量、p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等。
一般杂质是指在药材生长、采集、收购、加工、制剂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砷盐、残留农药及残留溶剂等。
特殊杂质检查是指有针对性地对与质量直接有关的专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如大黄流浸膏中土大黄昔的检查。阿胶中挥发性碱性物质的检查。含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制剂中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等。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对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一般的中药制剂都应检查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限度随剂型而异。有些剂型还规定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含动物及脏器的制剂(包括提取物)还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用于创伤、溃疡、止血、深部组织及阴道的含原药材粉的制剂,还不得检出破伤风梭菌。中药制剂若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对于有些制剂还要进行指纹图谱的检查,测定检品的指纹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以衡量制剂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均一性。
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制剂内在质量的重要方法。测定对象应该是制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制剂组成复杂,成分众多,产生疗效的往往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很难用一种成分作为疗效指标,尽管如此,选择具有生理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作为含量测定的项目,对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制剂质量的稳定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含量测定的一般步骤,小析姐带你一步搞定~
中药制剂大多为复方,根据中医理论,每味药在药方中所起作用不同。应按照中医理论的组方原则,选取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建立含量测定项目,同时也应考虑对贵重药、毒性药的质量控制。
当制剂中被测定药味确定以后,要确定被测成分,因为每味药所含成分众多。在确定被测成分时,应首选有效成分,因为要真正达到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必须实行对有效成分的检控一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测定指标既有实际意义,又能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中药制剂中有含量测定的药味,原料药必须要有含量限度,以保征成品质量。
用于中药制剂分析的测定方法很多,在选用分析方法时,要根据被测成分的性质、含量、干扰成分的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还要考虑方法的灵敏性、准确度及普及性。
化学分析法可用于成分清楚、比较纯净的中药制剂(如总提取物)及含有矿物药的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色谱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这些方法都具有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特别适用于像中药制剂这样混合物的分析,并且都配备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
对于微量成分的检测也很方便。此外,光谱法也可应用,但抗干扰能力不及色谱法。当分析方法选定以后,要根据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结构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测定条件。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敏性。
在研究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时,对于所选定的定量方法要进行方法学考察,以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与范围试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专属性试验、定量限、加样回收率试验、耐用性试验等。在这些试验内容符合定量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最终确定分析条件。
中药制剂质量检测必须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清晰、具体。应使用专用记录本,用钢笔或特种圆珠笔书写,一般不得涂改(若有写错时,应立即在原数据上划上单线或双线,然后在旁边改正重写)。
记录内容一般包括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方法及依据、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检验结果、结论等。若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对于方法的选择、样品的处理、研究结果等都应用图谱、照片或复印件等形式记录下来。原始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
书写报告时文字要简洁,内容要完整,报告内容一般包括检验项目(定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标准规定(标准中规定的检测结果或数据)、检验结果(实际检验结果或数据)等内容。经检验所有项目符合规定者,作符合规定的结论,否则应提出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及相应结论。
以上是常规的中药制剂质量检测的基本程序,此外,中药制剂质量检测工作还包括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内容。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可以参考以上程序,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利用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测定多种化学成分或其他信息,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客观反映中药的实际质量。
中国标准物质网
展源
何发
加载更多